小医院 大作为——看通城县精神病医院如何用爱服务民生

07-16 12:10  

云上通城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闫雯雯、通讯员胡雄甫报道:“坚守初心,用爱服务民生。”这是通城县精神病医院对病人的承诺。

20年的励精图治,从一个科室发展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一级精神卫生机构,始终不渝的是,用真情和大爱向这个社会默默奉献着,演绎着小医院大作为的故事。

关爱行动——为社会和谐护航

“我院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帮助那些‘长年禁锢、关锁在家’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缓解家庭社会压力。”昨日,通城县精神病医院院长李娟深有感触地说。

北港镇患者袁某年幼丧母,父亲无固定收入,家庭贫困无法医治,关锁在家中十五余年。该院得知后,组建了一个应急医疗小组多次深入患者家中,为其制订治疗方案,并联系当地综治部门及北港镇卫生院精防办工作人员进行解锁行动。

“解锁”后,患者袁某在该院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住院治疗三个月。科学的治疗和医师精心的护理让袁某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李娟介绍,该院会对危险性评估0级的患者实行一季一随访,1-2级的一月一随访,3-5级的立即转诊并在两周内进行随访。一旦发现患者有复发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乡镇精防人员会立即帮助其转诊,并由该院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另外,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创新了服务模式。

该院建立了精神疾病患者日间康复治疗部,对出院后不需巩固治疗的患者开展日间照料,并对其自觉服药、生活自理及社交能力等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针对不同患者开展书法练习、手工制作等职业康复训练;针对情绪不稳定或心理疾病患者开展专业心理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同时,在北港、沙堆两个乡镇开展家庭康复试点,对在家居住的“五保”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提供康复箱,配送抗精神病药物、家属护理教育资料等物品。

白沙社区一位70多岁患精神病的婆婆,经该院免费医治康复后,以种菜为生。但由于腿脚不便,不能到处走动,菜经常卖不出去。该院工作人员得知后,多次联系医院食堂,购买婆婆种的菜,又主动领着婆婆填表盖章,到社区和残联申请残疾证、低保证,直到把低保证办下来。

有一次,这位婆婆把卖菜的70多元钱和卖垃圾的30多元钱弄丢了,坐在地上哭。恰好遇到该院工作人员前来看婆婆,工作人员见状连忙把婆婆送到院里检查,所幸没有大碍。工作人员又自掏腰包给婆婆凑了200多元零钱,安全把婆婆送到家。后来又千方百计联系婆婆在外打工的孩子,把她接过去一起过生活。

医德医风——成就健康人生

2003年,王剑辉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通城县精神病医院工作,至今已经15年。

当谈及这份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时,王剑辉坦言“生理和心理都遭受着巨大的考验”。他说,每位精神病人的背后,都有数位饱受折磨和痛苦的家人,甚至一批遭受伤害的群众,“我们工作的最大意义就是减轻病人的痛苦,给家庭以希望,还社会以安宁。”

早些年,北港镇的一位精神病人被带到这里治疗。当王剑辉专注向家属询问病情时,病人突然拿出身上携带的小刀向王剑辉太阳穴刺去。幸好他反应及时,用手一挡,刀从耳边划过,留下一道血痕。

石南镇的一位女精神病人被送来时,全身发出恶臭,到处流脓,周围人纷纷躲避。王剑辉主动迎上去了解情况后,忍着异味帮病人一遍又一遍地清理伤口上药。每次都是一个多小时,上药后去厕所吐好久。经过三个月的耐心治疗,病情大为好转,康复后还成了家。

王剑辉曾做过统计,所医治的病人93.4%都是贫困户,治疗和护理等各种花费已经让家庭不堪重负。所以每次开药时,他总是争取用可以报销的药物,尽力减轻他们的负担。

王剑辉说,当看到一位位无奈又无助的家属最后露出欣慰的笑容时,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坚持“用心抚慰心灵、用爱托起梦想”,努力为病人“成就健康人生、重塑生命价值”。

近年来,随着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院的床位日益紧张。有一次,一个患者家属送患者住院,但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床位不足不能住院的消息时,在医院大吵大闹。

李娟闻讯而至,没有对患者家属多解释,而是带着家属到住院区去。只见小小的住院部,病房都是病人,走廊过道上面都是简易床位,全都挤满了人,穿过走廊,还得侧着身子过。患者家属的怒气一点点消了,也没再提让患者立刻住院的事情,只说了句“大家都不容易啊!”李娟见状,建议家属带患者去上级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病情,还主动留下家属的联系方式,表示一有空床位就通知患者过来,并叮嘱家属随时关注患者情况,一有问题就打电话给院里,院里好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干预。

心灵驿站——重塑生命价值

2016年11月,通城县精神病医院和隽水镇白沙社区居委会联合成立通城首家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站——“心灵驿站”,采取“医护人员+志愿者+在院患者+出院患者”的工作模式,为社区和周边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精神病患者李阳(化名)经通城县精神病医院治疗后恢复正常,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做义工。当通城县精神病医院进社区“心灵驿站”邀请他参加活动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讲述自身经历给精神病人家属安慰和帮助。在他的帮助下,患者主动接受康复治疗,社区的人对精神病有了新的认识,对精神病患者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在社区建‘心灵驿站’,不仅是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的福音,也让整个社区居民有安全感。建站至今,白沙社区没有出现过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白沙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晏文说。

“心灵驿站”目前已组织开展活动67期,服务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1109人次。

该院也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对精准扶贫精神病患者实行免费住院治疗。2016年以来,该院免费收治易肇事肇祸患者260人次,减免资金60多万元。

北港镇一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戴霞(化名)24年前患精神疾病,由于精神疾病导致长期情绪不稳定、易怒且经常会做出一些行为怪异的事情,甚至伤人毁物,不仅伤害了个人及家庭,甚至影响了左邻右舍的正常生活,曾被多次送省、市、县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治疗。针对戴霞病情经常反复的情况,通城县精神病医院医生多次深入进行评估,在了解病情及经济状况后及时报告院领导,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免费医疗救助。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戴霞出院后坚持服药,并在家属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开起养猪场,还带着其他贫困户一起养猪。

院内还设置了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基地,3年来,对不同社会人群开展不同内容、形式多样的培训7场,培训人员4000余人次。同时,扎实开展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培训活动17场,“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3场,推动形成理解、接受、关爱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氛围,连续三年被定为全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示范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