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能人回乡创新业

08-09 11:30  

改革名片

试点项目: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通城。

起止时间:长期开展。


这是一方创业的热土。

52万人口的通城县,拥有民营企业5383家,农村专业合作社945家,个体经商户25391户。每16个人中有一个“老板”,这个比例与市场经济活跃的沿海相比,也毫不逊色。

通城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得益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奔涌。县发改局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两年新增的市场主体中,90%以上有在外务工经商经历。

通城是个打工大县,农村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在外打工经商。发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回归经济”,曾被《半月谈》杂志总结为湖北省县域经济三种主要经济发展模式之一。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的推行,该县数以万计的能人返乡投资兴业,成为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一片紫苏叶,演绎农民工创业的传奇故事

盛夏季节,位于通城高新区的源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一片忙碌。

烘干,炒熟,和浆,灌装……一片片带着异香的紫苏叶,化为一瓶瓶美味的紫苏酱,再标上韵味十足的名称 “黄袍农夫“。

“以前,农民种在房前屋后自己食用,如今加工成紫苏酱后,在全国市场上俏销呢。”公司董事长金辉说,2016年起,他聘请专家团队对紫苏酱生产工艺进行研发,新建农产品加工厂,开始规模生产紫苏辣椒酱,目前年产量达到500万瓶。

金辉是关刀镇塔岭村的农家子弟,1999年到广东一家台资农业企业打工,从种植、加工到负责销售业务,干到总经理特别助理,还被美国一家食品公司聘为驻中国代表处负责人。

10多年的现代农业运营经验,金辉敏锐地意识到家乡特色农产品紫苏、辣椒、洋姜市场开发前景不可估量,可以像“老干妈”一样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2013年,金辉返乡创业,试制出首批1000瓶紫苏辣椒酱,注册“黄袍农夫”商标,建设紫苏种植基地。

紫苏种植与加工,契合通城中医振兴战略。县委、县政府制订帮扶政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种子、育苗、培训、指导、订单“五统一”服务,实现种、产、销一体化,打造紫苏产业大县。

目前,全县种植紫苏近万亩,“黄袍农夫”以2.5元每斤的保底价回收新鲜紫苏叶,不仅带动大坪乡、塘湖镇等1000多户规模种植辣椒酱原材料,还带动绿美鲜农业、三毛姐食品等10多家加工企业抱团发展,建设紫苏产业园,紫苏产业产值迅速过亿元。

“一片紫苏叶”的故事,是通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之一。

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多把农业作为返乡创业的首选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拨拨乡梓情深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出了茶叶大县、生猪大县、油茶大县、中药材大县等多项国字号、省字号桂冠。

2016年2月,通城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该县抢抓政策机遇,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密集建立商会组织,定期召开同乡会、联谊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同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企业用地难、招工难和融资难,为返乡创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两年多时间,共调度县域资金1亿多元,减免税费1亿多元,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片紫苏叶”的传奇在通城大地竞相演绎。

大坪乡打工老板刘志明返乡创办果蔬专业合作社,建成全县第一个大棚蔬菜无土栽培示范基地,减少70%的农资、劳动力投入,产量却提高50%,蔬菜品质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一年间,带动全县85个村建成无土蔬菜大棚185个。

马港镇打工老板熊英组建湖北石溪彩米有限公司,将166名农民留在家乡种彩稻,彩稻种植面积从前两年的几十亩迅速扩大到1000多亩,还建成高档次的真空米砖包装车间。“将通过电商大平台、微信小程序等拓展销售渠道,将彩米销往全国各地。”熊英信心满满。

一个摄像头,明晰工业产业集群化路径

穿上鞋套,进入车间外廊;脱掉外衣和鞋子,进入恒温的衣帽区;再穿上统一的工作服,戴上手套、帽子、口罩,进入工作区……

每天上午8时,在三赢兴电子科技公司,800多名员工井然有序地进入生产车间。总经理何其三向记者介绍车间工艺流程时说,“不让外面的尘埃带到车间里面,连里面的空气都要过滤四次呢”。

这个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大车间,全名为“百级层流型超净化中央空调生产车间”,车间每立方英尺的区域,直径大于0.5微米的尘埃少于100颗。“车间按照全球顶级标准设计,可以保障摄像头芯片的精密度。”

2005年创办于深圳的三赢兴科技,是一家主营手机摄像、指纹虹膜生物识别、智能影像等数码影像产品的高科技企业。2012年,在通城县回归工程感召下,三赢兴科技将总部从深圳迁到通城。2017年,被评为省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成为光电摄像模组数字化车间的两家国家标准制定企业之一。

“公司拥有150人的研发团队,每个月都要推出数十个不同型号的摄像模组。”董事长刘传禄说,公司锚定进军资本市场的目标,争创数码影像产品的世界品牌。

三赢兴科技是通城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骨干企业之一,从塘湖镇走出去的农家子弟刘传禄、何其三,成为全县返乡创业的企业家代表。

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该县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近几年进入高速成长期,拥有平安电工、瀛通电子、三赢兴电子等25家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纳税,分别占据全县工业经济35.37%、54.35%,居全县各大产业之首,被评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高大上的摄像头,何以花开通城?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何以在通城成长?

通城高新区主任续红林说,这得益于一大批像刘传禄、何其三这样的回归者。在他们旗下,聚集着更多农民工成长起来的研发人才和高管团队。据不完全统计,在通城高新区,有3万多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一处月季园,传播旅游产业创意芬芳

今年4月下旬,通城冷塅村沉锣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湾,突然火爆起来,成为各类媒体聚焦的中心。

先是《沉锣湾月季庄园即将开园,约起来》的新闻,刷爆通城本地朋友圈;接着,“沉锣湾月季庄园20多万株月季竞相开放”“10对新人在月季园中举行集体婚礼”新闻,在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媒体上报道,客户端现场云现场直播;后来,人民网、新华炫闻、搜狐旅游等媒体也纷纷转载……

这是一则旅游类新闻。4月29日,通城县麦市镇冷塅村沉锣湾月季庄园开园,开园庆典举办主题婚礼秀、大鼓舞、尧家林文化文物展、户外帐篷基地等18项大型活动。当天吸引游客达7万多人次,成为三省毗邻地区又一热门景区。

新闻的策划者、湖北沉锣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晏波文,是从当地走出去的打工老板,在深圳打拼10多年后,带着资金和项目,带着合作伙伴和全新的发展理念回村发展旅游业。一期已投入1100余万元,建百亩月季庄园,配套建成接待中心、农耕基地、餐饮基地、垂钓基地、帐篷基地等;二期规划投入5000万元,打造一个千余亩的花卉苗圃基地、马术培训基地、户外拓展基地、民宿中心、休闲农场、蔬果采摘园等。

山水人文资源富集的通城,旅游产业却是发展短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理念,打好“乡情牌”,用高起点的旅游规划项目,引导返乡企业家高标准建设和运营一批景点景区,带动幕阜山片区旅游开发。

和沉锣湾月季庄园同步建设的还有瑶乡水立方项目。2017年,在温州闯荡18年的胡敏,将企业交给舅舅打理,自己返乡创业,打造集古瑶风情、百丈潭水、盘王情歌为一体的水上乐园,总投资2.8亿元,主体工程将于今年8月正式动工。“到2020年,这里将与东山屋场连成一体,成为市民的乐园,农民的创业园。”湖北瑶乡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敏说。

塘湖镇望湖村夏扬会打工回村办玫瑰种植基地,成为该镇“一红一绿”旅游产业带的新景点;大坪乡内冲村胡友志返乡创办采摘体验基地,成为该县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瑶文化风情村的子项目;长期在武汉经商的舒中甫返乡牵头创办民间文艺家协会,挖掘旅游文化……

年年雁南飞,岁岁雁归来。能人回乡的故事,在隽水银山不断上演,越来越感人,越来越精彩。(陈新、查生辉、刘健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