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第一例水葬 开启生态殡葬新风尚

©原创   04-01 10:42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 黎星光报道)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逝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由于受民族文化、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殡葬方式除比较普遍的土葬之外,还有冰葬、水葬、树葬、沙葬等。

3月31日上午,一场特珠的葬礼仪式在我县马鞍山陵园举行。这是全县实施殡葬改革工作以来,首例自愿申请的生态水葬。

记者在仪式现场看到,送葬亲友围绕马鞍山陵园生命之光水池站成一圈,通过恭读祭文、同诵悼词等环节后,逝者家属手捧骨灰,伴随着花瓣,在众人的追思下,轻轻的将骨灰撒入池内。整个落葬过程庄重而又简洁,寄托了亲人们无限的思念和祈福。

据了解,逝者名叫李明水,大坪乡人,因病医治无效于近日逝世,享年六十三岁。因家中已有亲人在他乡实施过水葬,所以一家人对生态安葬观念非常认可,都希望最后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尘土,回归自然。

逝者家属 李斌:我们选择了这个生态的埋葬(安葬),因为人是出于尘土,归于尘土,这是我所信仰的。因为人最后都要走完在世上的这一程路程,我们也把过去的这种习俗,这个老一辈的这些观念传统,都要改一改,要响应国家政府提倡,提倡绿色环保的殡葬。

愿归自然谢人间,但求山水共做伴。让灵魂归于尘土,让生命回归自然,近年来,随着我县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深入推进,类似这样不立坟头,不费资源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至目前已经是第四例了,全县广大群众正逐渐摒弃丧葬陋习,理解并接受绿色生态安葬。

县马鞍山陵园工作人员 李刚:通城县第一例水葬,我觉得他们家亲属,思想觉悟相当高,在(对)这个生态葬有所改变观念,值得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丧葬礼仪,“事死如生”“入土为安”等观念至今影响着国人。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些旧观念也应该随之更新,提倡丧葬改革不仅直接助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文明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