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春节还能出行吗?疫苗能控制疫情吗?钟南山张文宏这样说

01-03 10:16  

近期,我国北京、辽宁、浙江等多地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今冬国内疫情会大规模暴发吗?新年和春节还能出行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接受央视总台专访,对当下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新年春节还能出行吗?

钟南山院士认为,新年和春节出行需求增加是必然的,而且在中国没必要禁止出行。但不鼓励去国外,也不要去国内已被列为中风险的地区。

出行要注意三点: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要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平安度过新年和春节。”

冬季疫情可能反弹吗?

钟南山院士表示,“反弹”是指又像开始那样病例大规模增加,这是不会的。中国已形成了非常有效、比较严密的防控,但肯定会有疫情反复、散发出现的情况。

应如何理解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

钟南山院士表示,中国目前有一些本土病例增加,这可能跟环境和物传人有关,但这个问题需进一步攻关。“物有感染的话,多大浓度会出来?怎么传?怎么消杀?这都是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具体如何应对?钟南山院士指出,戴口罩、洗手、保持距离是预防环境和物传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另外一方面,要对外来物品加强检测。

中国疫苗研发进展如何?

钟南山院士表示,中国疫苗研发在全世界也算比较早的。目前国内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已经有结果了,多个国家都证明了中国疫苗安全且有保护性。

现在比较国内外哪个疫苗好尚早,因为保护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要看它性价比怎样,副作用如何,是否容易运输和储存等等。

什么人必须接种疫苗?接种后还需戴口罩吗?

钟南山院士指出,跟国际上联系比较多的,包括国际航运、火车、卡车、轮船上的人员,医务人员、老年人等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都需要首先考虑接种。

普通人需接种疫苗吗?钟南山院士表示,大家接种后较易建立所谓的“群体免疫”,大部分人都接种且都产生抗体后,就比较放心了。

对于接种后是否还需戴口罩,钟南山院士指出,哪怕所有人都接种了疫苗也还有几个问题:一是接种疫苗后一般一个月后才有效,但也不是100%有效;二是疫苗到现在只有一年时间,可以紧急使用,但最好的疫苗尚需要比较。所以将来到高发地区或危险地区,种了疫苗也需做好戴口罩等预防措施。

病毒变异会导致传染性增加吗?

钟南山院士指出,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肯定是增加的。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变异会引起病毒对疫苗的抵抗,或病毒“毒力”会更重。

一般来说,病毒变异肯定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减少病毒扩散和病毒变异的机会。

在近日举行的

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病毒与人类健康”主题论坛上

张文宏与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吴晨作为主持人

也与病毒学家和疫苗学家展开了对话

非典很快就控制了,新冠肺炎为何蔓延到现在?

新冠疫情为何一直蔓延到现在?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王健伟认为:“新冠疫情防控的难度比2003年的SARS要大得多。”

从病毒学特征来讲,80%的新冠病毒感染是隐性感染,20%的显性感染中大部分又是轻症感染,而SARS基本上是显性感染,且大部分是重症,所以病人的识别和管理相对容易。

从病毒的传播性来讲,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明显高于SARS病毒,所以2003年“非典”在半年内,全世界感染者只有七八千人,而新冠病毒半年之内已感染上千万人。

如今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当年不一样,大家的活动范围比原来大了很多,也给疫情的传播带来了便利条件。

有了疫苗,就能有效控制疫情吗?

新冠疫苗上市后,需要多少人接种,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呢?“按现在新冠病毒的传播强度、传播途径、传播广度来看,最少要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人群免疫才能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说,特别是工作岗位面临较高风险的重点人群打了疫苗有了免疫力后,可以进一步阻断传播的可能性。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会导致现有的疫苗无效吗?张文宏认为,在疫苗出来之前,血清型出现漂移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如果没有任何选择性压力,没有形成人群免疫之前,血清型是不会改变的,这种改变一定要人群中出现了大量的群体免疫之后,才会造成血清型的漂移。而血清型漂移之后,也未必导致疫苗接种无效。“疫苗还没有出来,我们老是谈变异对疫苗的影响,我觉得毫无意义。就像你得先结婚再生孩子,而不是一直讨论这个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先谈能不能结婚,这个问题更为重要。”

新冠疫苗需要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都打吗?杨晓明说,这涉及到疫苗的有效性。最理想的疫苗,就是打一针管一辈子,比如麻疹疫苗,基本上接种一次就终生免疫了。今年7月,我国批准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半年多观察下来还是比较稳定的。“以我们公司开发的病毒灭活疫苗为例,我本人今年3月就打了。二期的临床观察是2针,只打1针,差异很大;打2针,抗体血清在一定标准下百分之百转阳。但如果打2针的间隔时间不同,抗体还是有差异。我们正在做三期临床,在五六万人群里做,打了2针后抗体能够高到什么程度,能够持久到什么时候,这是我们正在观察、研究的问题。”

张文宏介绍,前段时间,日本一位防疫专家告诉他,日本已经预定了明年一年的疫苗,但在日本进行民意调查时发现,只有15%的人群有意愿接种疫苗,50%-60%的人还没有决定,约30%的人表示肯定不会接种。美国一份对疫苗接种意愿的最新调查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接种疫苗的意愿是32%,白种人接种疫苗的意愿是52%,亚裔接种疫苗的意愿是73%。“我个人对于疫苗上市后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尽管现在疫情越来越严峻,但我相信在未来一到两年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将来大家普遍接种疫苗形成免疫屏障后,我国再采取和国际上比较相似的防控策略,就可以达到最优的防控状态。”

除了疫苗,抗体药物的研发意义何在?

现在至少有一两百家企业、科研机构在研究抗体药物。为什么这么火呢?“这实际上是需求驱动,一些小分子药物效果不明显,而抗体药物的特征是靶向病毒本身、中和病毒、阻断病毒进入到细胞,有望成为特效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严景华说。

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效果如何?“两个公开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它会大大降低病人的住院率、从轻症到重症转化的比例,进而有可能会降低死亡率。”严景华说。

“抗体药物不仅可用于治疗,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发挥预防作用。”严景华介绍,比如,发现一个阳性病人,可以给密切接触者紧急使用抗体药物,进行早期的预防和阻断。再如,要前往高危环境,但早期没有打过疫苗,这时候注射抗体药物,作用也很大。

抗体可以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呢?严景华介绍,如果是正常的抗体分子,它的半衰期是3个星期,保护期能够达到1个月以上。现在也有公司在开发长效抗体,保护期能够长达3个月到半年。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央视新闻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