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别“神农”,让不舍化为珍惜!

©原创   05-23 15:48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一天,苍天挥泪,山河同泣。

当袁老的遗体从湘雅医院起灵,长沙市民追着灵车一路相送,高呼“袁爷爷走好!”连日来,无数“粉丝”自发前往殡仪馆吊唁,网友纷纷在线哀悼“云送别”……

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的“现代神农”就此离去,巨大的悲痛与万分的不舍,让我们更懂珍惜!

珍惜粮食

袁老经历过饥荒,见过人挨饿。他曾说:”你们年纪轻的不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粮食是非常珍贵的,一个金元宝抢不到一个馒头。”

大学毕业后,23岁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一个偏远的农校教书,一教就是18年。他一边教书,一边想着培育水稻新品种,琢磨怎么让人们都吃饱饭。

我们现在说杂交水稻,好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袁老为此经历的艰难和辛苦,一言难尽——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束缚,把研究方向定在了研究杂交水稻。从1964年到1969年长达6年的时间里,做了3000多个杂交实验,全部失败。为了几棵想要的稻苗,不顾风吹日晒,拿着放大镜从十几万棵苗里寻找……有人笑他“做梦”,有人骂他是“骗子”,甚至毁了他的试验田,然而他顶住巨大压力,坚持做着他的研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今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5亿亩,产量占比65%。不仅如此,杂交水稻还已经种到了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尽管袁老让国人有了“饥荒不再来”的安全感,但是作为粮食领域的专家,袁老也有担忧。

袁老曾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一书作序:粮食安全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饥饿人数可能新增1.3亿,40多个国家粮食短缺。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困扰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袁老毕生为国家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安全的艰辛付出,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很多网友说,袁老是看着我们吃完午饭再走的。有的网友“乖乖把饭吃完了,一粒也没有浪费。“

稻香阵阵,感恩斯人。珍惜每一颗粮食,是对袁老最好的怀念。

珍惜土地

袁老曾说:“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一个国策,必须要保。”“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决保护,不能突破。保不了,耕地就会越来越成问题,没耕地哪来粮食呢?”

为了种出更多粮食,袁老团队努力拓宽18亿亩耕地红线之外的耕地,挖掘红线之外的耕种可能。“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若都能种上海水稻,按亩产300斤算,每年收成达4500亿斤,足以养活2亿人。”

不仅如此,全世界现约有8亿人口难以果腹,而全球的盐碱地更是有142亿亩之多,如果142亿亩盐碱地全都种上海水稻,其意义显而易见。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从2012年起,袁老团队开始研究盐碱地水稻,并把我国海滩地区的海水稻作为试验品种。

2016年,海水稻在广东湛江、山东、吉林等地试验种植近6000亩,平均亩产超过了300斤。

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了万亩片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扩大推广到10万亩,亩产破400公斤。

接着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江苏如东、山东东营、山东潍坊、山东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海水稻试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亩产逐年递增,在寸草不生荒废的盐碱地上,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丰年。

为让荒漠早日变粮仓,九旬高龄的袁老依然坚守在科研前线。即使身在病榻,仍心系试验田。

袁老曾说:“粮食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一定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平时我们到农村基层去调研时,看到很多原来的良田被开发成别的项目来,这个东西是很痛心的。农田被占用,甚至荒芜了,被荒芜肯定是更不行了。”

袁老的心意,我们都懂: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守住土地,就有粮仓!

珍爱土地,节约用地,是对袁老最好的告慰。

稻田里的守望者袁隆平院士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泪别袁老,走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