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郭佳承 通讯员 瞿欣】近年来,马港镇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保价回收+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路。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 探索农户致富新路子
在马港镇界上村大棚内,一个个大型圆形养殖池格外显眼,一条条鱼在水中畅游。这就是界上村专业合作社最近投产的高密度养鱼项目,为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养殖再添“新成员”。
“以前担心有风险,现在是一点也不担心了。”马港镇界上村村民吴岳飞手中拿着一份签订好的联农带农帮扶协议书,笑呵呵地从屋场会走出来。
为推进界上村高密度养殖池塘项目,马港镇组织镇村干部在当地召开屋场会,宣讲联农带农帮扶政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农户务工分红”模式和帮扶协议书填写要求,提高当地农户的积极性。
“高密度养殖池塘项目由村集体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租赁给专业合作社运营,农户可入股或务工的形式参与到其中,并按规定发放保底收入。”界上村党支部书记陈丰保说道。
与一般的养鱼塘不同,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更绿色高效,时时能打扫卫生,鱼圈养在这个圈养桶内,通过下面的锥形集污装置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再经这个吸污泵抽排出去、进入尾水分离塔。固体废弃物收集后能再利用,做田地的有机肥;废水经尾水处理桶过滤后再回流到池塘重复使用,从而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
“现在基地主要养殖的是鲈鱼,采用高密度养殖技术,鲈鱼一年能养两批,每条长至1斤左右就可以出售,1个圈养桶年收益(2000斤)13600元。目前,已建设10个,预计可年创收136000元。接下来,我们打算为有意愿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发展高密度养鱼产业,实现共富共享。”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道。
目前,界上村村集体一年可增收2万元,参与到合作社入股脱贫户、监测对象有30户,务工有20人。
“专业合作社+保价回收+农户” 山鸡叫开农户致富门
“闻鸡起舞,勤劳求致富;金鸡报晓,幸福奔小康。”在马港镇界上村脱贫户熊仕民家中,大门口上贴的大红对联格外显眼,他每天清晨来到屋后的养殖基地上班,查看山鸡生长情况,抛撒着玉米……只见成群的山鸡从鸡舍内冲出来,“咯咯”地啄取着地上的玉米。
“真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能在家门口挣钱,在岳飞基地购买了255只鸡苗,养殖四个月以后,就可以卖给他们了。”在他身后,250多只山鸡争先恐后的啄食着。
熊仕民口中的岳飞基地,是马港镇界上村陈岳飞2013年成立的通城县绿源家庭农场,2015年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我们是将鸡苗先卖给周边村民,供应养鸡饲料,免费提供技术培训,等鸡长大后再保价回收,这样既缓解了自己的养殖压力,村民在其中也获得了收益。”陈岳飞介绍道。
起初,界上村农户对参加合作社都有一些顾虑,怕承担风险,同时抗风险能力也不强,比如养殖、销售、收益等问题怎么解决,让他们担忧。另一方面,他们对合作社认识和了解也只是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导致农户参与合作社的发展不积极、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
针对这种普遍的情况,马港镇党委政府通过屋场会、入户宣传、实地调研等方式,向农户讲解联农带农优惠政策,将带动效果明显的农户案例进行现场宣讲,从而使农户愿意加入到其中。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经常性组织农户参加到职业技能培训中,为他们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并对有养殖意愿的农户进行政策扶持,使其都有能力发展产业。
目前,通城县绿源家庭农场依托“专业合作社+保价回收+农户”模式,年出栏商品山鸡15万多只,土鸡、番鸭,山鸡脱温苗12万多只,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带动附近600多户农户加入农场合作经营,户人均增收1万多元,带动脱贫户就业400多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
图文编辑:祝思思丨责任编辑:黎赛明丨审核:胡颖
监制: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