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眼下正是“三夏”大忙时节,粮食生产压茬推进、一刻不歇。在粮食生产一线,众多种粮大户大力推进规模经营,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对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今年我国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好于常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永恒的课题。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当然,“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壮大科技力量,端牢“中国饭碗”更有底气。
科技兴农,农业机械化是重点。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要素。地上跑着无人驾驶农机,天上飞着植保无人机,近年来多种“智慧农机”也是频频亮相。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不断增强,农机作业服务提质扩面,越来越多农民摆脱了“一腿泥”,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科技兴农,种子优质化是关键。种子是农业“芯片”,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科技是种业发展的关键。当前,中国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已经新增至216个,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也已经达到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当前,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让种业插上科技翅膀,打好种业翻身仗,粮食增收更有保障。
科技兴农,农民新型化是保障。作为劳动力要素主体,农民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科技力量端牢“中国饭碗”,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年来,各地就不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选认科技特派员、新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举措,为农民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技术服务。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80后”“90后”新型农民耕耘在田间地头,成为了粮食稳产增产的“生力军”。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出路在科技。《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指出,未来十年,中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61%,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科技正在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随着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粮食增产信心也越来越强。可以肯定,充分聚合科技力量,“中国饭碗”将越端越牢。(秦平)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