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高温天气如何防中暑?这份防暑攻略请收藏

07-23 10:18  

【全媒体记者 吴雷 实习生 戴唯玮】“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7月22日,我国迎来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大暑。高温持续、热浪滚滚,不仅让人体感不适,还容易引起中暑。中暑以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正确应对、及时自救或施救?记者就此采访了通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吴金其。

吴金其表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高龄的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既往有过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或者在高温天气中进行剧烈活动,或是服用减少汗液分泌的药物的这部分群体,较为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通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吴金其:中暑一般分为三度,第一个是先兆中暑,这个时候人会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或者是伴有体温升高。这个时候我们把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

第二,轻度的中暑,是指先兆中暑的症状继续加重,体温高于38度,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有脱水的症状,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这个时候我们把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需要数个小时才可以逐步恢复。

第三,重度的中暑,是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病人会出现神志不清、抽搐,体温高于40度。这个时候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要立即把病人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及时呼叫120,或者是送到医院就医。

此外,吴金其还建议,市民应尽量避免在气温最高时段出门,如必须出门,应采取防晒措施,如穿防晒服、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尽量避免太阳直射;尽可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运动,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要清淡,多补充有防暑降温作用的饮品和时令水果,如绿豆汤、西瓜等。

图文编辑|祝思思

一审|黎赛明

二审|胡颖

终审|皮江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