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山城蝶变

10-03 10:02  
强国复兴有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营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浓厚社会氛围,通城县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活动,通过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小切口”“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大主题”。

山城蝶变

通城县,别称隽邑、银邑,简称隽,隶属湖北省咸宁市,位于湖北省最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更名通城镇,这是通城县历史上第一次以通城命名。“通城”名源尚无确说。一说通城地处三省六县通衢,东可达南昌,南可通长沙,北可抵武昌,西连岳阳,四面通城,故而得名;一说取意于“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不论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一个小小山区县城对繁华大都市、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

怀着这样的希冀与向往,这里的人民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改变着这座小山城。2021年3月,“城市更新”这个词汇,首次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是为百姓办好房前屋后的小事,也是为群众办好民生服务的大事。

为什么要更新?我们先来看看从前。更新前的县城“城市病”凸显,用“脏乱差”来形容一点不差。从逼仄破旧的居民楼里出来,走上坑洼遍布的老街,看见的是随意搭建的违规建筑、随处可见的棚户区、抬头是形如蜘蛛网的空中“飞线”,往前走是年久失修的基础建筑、是杂乱的河岸、是已不匹配现状的交通路网,让人心生烦闷,要是再来上一场大雨,排水不畅的管网管线会让你拥有山城看海的独特体验,雨再大些,你可能会忍不住说上一句:“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我们的时代在变,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都在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的环境与我们的追求已不同步,我们家乡的这座小城也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更新,迫在眉睫。

更新后我们的家园又有了什么变化?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现在通城县城,基本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园。早晨推开门,踏上柏油路,来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孩子们在小广场里欢快玩耍,笑声像一串串银铃叮咚悦耳,老人们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有的正往养老服务中心走,那里有艾灸理疗室、日间照料室、中药熏浴室、文娱活动室,不远处还有勤劳的主人家在晾晒场上晒被子、晒萝卜干,小区幸福食堂的员工们正进进出出忙碌着准备午饭。向前走一步,路过规划整齐的停车位、充电桩,将手中的垃圾扔进垃圾分类箱后穿过宽阔的柏油马路,走上配有盲道的红砖人行道,一排排香樟树叶子油亮,花坛里的月季也正在盛开,绿草是他们的点缀。路过繁华的正街,继续往前走,有林立的楼宇,有碧水荡漾的隽水河、阴山河、秀水河,有青瓦红柱的风雨廊桥——雁归桥,有通城古八景之“雁塔穿云”——雁塔,有华美瑰丽的银山文化艺术中心,有盛载通城历史的博物馆,有便民办事的政务服务中心……

华灯初上,热闹的广场上有拍打舞比赛,鲜艳的瑶族服饰、有节奏的跃动点亮了台下观众们的热情,掌声雷动。约上亲友玩伴,去登顶锡山,抬头是满目星辰,低头便是那万家灯火。

我们的变化从何而来?四个字——成事在人。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县级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县住建局牵头,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城市更新行动指挥部,推进了城市更新项目近100个,全面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更新攻坚战。11次深入调研、16次广泛座谈、8次颠覆式修改、10平方公里老城区更新、23亿元投资、57个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96个重点项目、100多场次屋场夜话、400多处消失的违规建设、600余条被采纳的居民可行性建议、数不清次数的上门走访和挑灯夜战,再加上社会志愿者踊跃的服务、社区居民鼎力的支持、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住建人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始终坚守的责任、底线和担当,拆出了2万多平方米敞亮的生活空间,让我们的家园格局焕然一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最终指向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的家园既要始终蒸腾着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又要有现代化城镇的先进性。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展现新作为,我们的行动要始终紧扣民心之脉,秉持为民初心,通城县住建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始终和人民一起踔厉奋发,再建新功!

通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图文编辑|吴滟

一审|熊皓

二审|胡颖

终审|皮江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