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前行 在前行中改革——通城县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12-27 11:55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特约记者  吴宇星)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接续70年来的奋斗历程,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县委县政府在立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紧盯发展目标,直奔问题痛点,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更大力度推动开放,奋力开创新时代通城改革开放新局面。

       一年来,通城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省现金服务示范区试点县,多项改革获“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商报》《中国县域经济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和省委《政策》《调查与研究》《改革简报》等内参宣传推介。

      这一年,一批经验推向全国。在全国殡葬综合改革推进会上交流经验,入选36个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通城“防贫保”经验在青海省获得成功复制。再次抢滩进博会,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这一年,一批做法走在全省前列。成立湖北首个减贫防贫服务中心,建立减贫防贫“1234”工作机制。我县涉农资金整合、精准灭荒、“院内、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经验在全省推介。县纪委被表彰为湖北省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

这一年,一批改革在全市推广。在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国土绿化暨森林防火工作等现场推进会等在通城召开。

聚焦聚力谋划外向型经济,推动通城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改革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制定出台《通城县落实湖北省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责任分解方案》,推动通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五大集团”挂牌运营,着力破解资金瓶颈难题,解决“吃饭”与“发展”矛盾,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实现国有资产整合、经营效益提升,全年筹资21.09亿元。

       持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湖北黄袍山(通城)全国自行车户外公开挑战赛,吸引全国各地600多名选手参加,通城的朋友圈持续扩大。2019年,接待旅客34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3%、16%。

       积极抢抓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延续去年参加首届进博会之势,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唯一县级团,再次组成300人的队伍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中国中部·湖北通城国际商贸中心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6个招商项目,与10多家外商签约14个订单进口商品采购项目,又一次向全球亮出通城名片,进一步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

聚焦聚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积极对接咸宁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88项重大项目实施,推动涉及我县的重大项目落地,平安一期、新材料二期、玉立纺织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万雅国际商贸城、中医药健康小镇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2019年,成功签约产业项目121个,到位资金9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3.33%,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7.8%,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5%,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2亿元,通城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加速期。

聚焦聚力党政机构改革,提升县域治理能力

党政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制定《中共通城县委 通城县人民政府关于通城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县共设置党政机构46个,减少一级机构13个、内设机构18个,核减科级领导职数55名;21家新组建机构集中挂牌,162名新调整领导班子配备到位,239名人员转隶工作全面完成。

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顺利完成全县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全县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系建设,新设立事业单位8家,转隶事业单位17家,撤销4家,完成44家单位186名人员的转隶工作。

       综合执法机构改革统筹推进,整合全县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按照“一个领域原则上只设置一支技法队伍”要求,积极做好整建制划转和非整建制划转的机构人员划转工作,加快推动综合执法机构组建,设置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5支执法队伍。

聚焦聚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善金融服务,缓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全面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全县政务服务网上可办事项总数722项,网上可办率达到78.2%。

全面清理“应进必进”事项,推进线下“只进一扇门”,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进驻部门33个,进驻事项757项,全年办件量22万余件,办结率100%。

全面优化审批服务方式,让市场主体“只要跑一次”,全县“只要跑一次”事项达到633项,通城“帮代办”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亮点、新标识。

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做到国家、省、市、县“四级四同”。

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协同监管和信用信息共享,建立企业诚信经营红黑名单,持续强化市场监管。

全面推进“3550+100”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压缩至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时间5个工作日、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100个工作日内。

      2019年,累计减税降费1.15亿元,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6286户、同比增长22.97%,新注册商标538件、同比增长105.34%,新增授权184件、同比增长28.67%。

聚焦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粮食总产稳定在18万吨以上。完成高标准农田5.16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28家、家庭农场118家、农机大户159户。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其他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全县特产作物种植面积16.28万亩、年创产值5.72亿元,同比增加1.24%、21.19%。

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水库除险加固等农村基础设施工程,持续推进“六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56477座,完成精准灭荒任务3.26万亩,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0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运行,在麦市镇陈塅村和隽水镇永泰公寓、环保小区启动城乡垃圾分类试点,完成10个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小型集中饮水工程8处,累计拆除“活人墓”8128座,完成村级公墓建设7处。

      推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马港界上、麦市冷锻、北港横冲、塘湖黄袍、四庄清水、隽水油坊、五里左港等美丽乡村均已建成,大坪内冲即将开园,关刀高冲、石南梅港等正加紧建设,“游美丽乡村,购世界品牌”将成为通城新名片。

聚焦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6%。

持续深化返乡创业试点,不断强化政策支撑,着力推动人才“本土造”,用活“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浙江大学培训班、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评选活动,扶持培育“草根”创业人才。

不断深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着力构建“四大机制”,提高教育运行保障能力,为推动县域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成果丰硕,京学幼儿园开园,慧晟国际教育城等项目签约,“教育十大工程”有序推进,县实验学校建成开学,县一中改扩建工程过半,云溪小学教师徐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挂牌成立县域医共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稳步有序下沉,县乡村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全面落实健康扶贫“985”政策,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91.52%。

聚焦城乡困难群体,抓住因病、因灾、因学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输血”“造血”并举,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积极探索建立减贫防贫服务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减贫防贫工作管理委员会、减贫防贫服务中心,创造性推出减贫防贫通城方案。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全县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继续千方百计破难题,凝心聚力促发展,奋力开创通城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

相关阅读